明确建设方向,赋能人才培养——信息工程学院召开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交流会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编审:秦昕 审核:郭满 签审: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5-10-24

本网讯(通讯员 陈娟)10月23日下午,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在5504教室召开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交流会。会议由学院院长杜松江主持,全体专任教师参会。会议旨在凝聚共识、借鉴经验,加快推进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施。

会上,骨干教师卢东方首先分享了10月18日赴武汉参加“湖北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会”的学习成果。他详细解读了浙江大学何钦铭教授、人工智能课程国家级虚拟教研室主任王万良教授等6位专家的核心观点,围绕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理念创新、教材编写、师资建设等关键问题展开阐述。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卢老师提出,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应聚焦基本概念普及与实用工具应用,避免复杂公式与代码,以贴合全校更多非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杜松江院长结合参会感悟与此前参加的山东大学郝兴伟教授线上会议内容,提出课程建设思路。他指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需明确“为何讲、讲什么、怎么讲”的核心命题。借鉴山东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层次划分,我校课程应定位在“概念人工智能”层面,重点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与数据素养,而非专业技术研发能力。他强调,全体教师要当好学生探索AI领域的“点火人”,以通识化教学为理念,通过案例引导与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学院将响应国务院和教育部“人工智能+”行动号召,组织骨干教师持续开展专题研讨,制定贴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

交流环节中,佘新平教授对“概念人工智能”的定位表示认同,并分享了长江大学在课程开展、教材选用、教案设计等方面的成熟经验,为我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姚文礼老师表示,人工智能通识课是时代发展赋予大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应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引导学生拥抱科技变革,适应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其他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创新、师资能力提升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此次交流会搭建了学院经验共享与思想碰撞的平台,进一步明确了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方向与实施路径。下一步,信息工程学院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深化课程与教材建设,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持续提升师资队伍专业能力,让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真正赋能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