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校当选湖北省民办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来源:评建办公室 编审:周桥梁 审核:聂好春 签审: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5-07-04

本网讯 7月4日,“湖北省民办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成立大会在武汉工商学院隆重举行。荆州学院副校长聂好春、教务部部长牟海霞、教促办副主任周运增、科研处副处长周桥梁共同出席会议,与省内民办高校代表共襄盛举。全国高等教育教学督导协作组秘书长孙宝存、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亚东、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献君教授、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李友玉等权威专家应邀出席。武汉工商学院校长助理亓小林主持大会。

1337a16d5806042e2e057f0ce5692ee

大会伊始,孙宝存秘书长庄严宣读了联盟章程及组织架构决议,并向当选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理事单位表示热烈祝贺。我校凭借其在教学质量保障领域的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效,成功当选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周运增当选常务理事,这一重要身份的确立,标志着学校在推动区域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进程中肩负起更关键的责任。

李亚东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联盟的成立是湖北省民办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旨在探索构建具有“湖北特色、民办特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模式,标志着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他对联盟工作提出四点核心要求:一要坚持政治引领,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质量保障体系;二要深化系统性创新;三要完善质量闭环管理机制;四要积极探索快速迭代的创新路径。在专题演讲中,他深入剖析“高校管理迭代发展:从质量控制走向质量文化”的核心命题。他首先厘清管理本质,强调“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实现目标的过程”,随后系统梳理管理理论百年沿革,揭示质量保障理念从机械控制向文化浸润的演进逻辑。针对质量文化建设,他提出六大关键环节,并强调“质量保障是教育现代化的新生事物”。结合新一轮审核评估要求,他阐释中国特色“五自”质量文化的内涵,介绍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牵头研制《中国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指南》的实践意义。针对当前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现状,他指出部分院校存在的问题,建议高校要培育师生质量主体意识,推动质量保障从技术层面升维至文化层面。

刘献君教授围绕“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作专题报告。他强调,高校质量保障是一个涵盖目标设定、过程管理、监测评价、反馈改进及质量文化建设的复杂系统工程。针对民办高校发展路径,他提出“共性共存、特性发展”的重要理念,深刻剖析了民办与公办高等教育的差异,点明民办教育的特色优势所在,并重申大学建设的核心使命与根本任务。结合丰富实践经验,刘教授指出民办高校的核心主线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个性化教育,并分享了实现“四个融合”的宝贵经验。

李友玉研究员以“质量保障组织的运行及持续改进”为主题展开深度阐释。他首先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视角,系统解析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核心对象:一是学生发展全程质量,需对学习投入度、能力达成度、发展增值度进行全周期追踪;二是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三是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四是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覆盖度。针对如何有效实现质量保障,他提出“五维驱动”方略:制度管事——健全教学评估、反馈督导等刚性规范,明确权责边界;机制管行——构建“监测-预警-改进-复核”闭环运行机制,确保动态响应;标准管度——建立量化可测的质量标准体系,为评价提供精准刻度;理念管心——强化“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理念内化,激发主体自觉;文化管魂——培育全员认同的质量文化,使保障行为从合规走向价值追求;思想管梦——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质量保障升华为教育使命的守护行动。他强调,当前部分高校存在“重文件轻执行”“重评价轻改进”等断层现象,呼吁通过强化组织协同、数据赋能和问责激励,推动质量保障从技术层面向教育本真回归。下午,联盟成员高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负责人齐聚一堂,分享实践智慧与创新案例。

此次参会学习与交流,为我校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提升内部质量保障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作为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我校将积极履行职责,携手兄弟院校,共同谱写湖北省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