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特稿】返乡过年湖北教育者的一线抗疫路

    来源: 编审: 审核: 签审: 日期:2020-02-23

本网讯 疫情防控期间,我院学工处长许明超同志心系师生,服务地方,主动走进抗疫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守土尽责 心系学生

新冠肺炎肆意蔓延,病毒传播无孔不入。作为学生工作处处长,学生的安危成了许明超心头的头等大事。他带领学工队伍成员进入工作模式,每天排查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接触人员情况。与副书记、辅导员们一起一行一行的查看学生每日信息,8727 条每天一轮,从未间断。开学前,他还与学生管理系统的工程师频繁对接,调试功能,确保在无法正常返校的情况下,学生管理能有序进行。

春节是每个人的春节,假期却不是每个人的假期。寒假里,他邀请山西医科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薛云珍教授为团队开展了“哀伤辅导”的公益个体督导;邀请软件工程师开展软件操作培训;开展团队内部团辅师、咨询师四场朋辈督导;参加包括北京大学樊富珉教授、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崔娟副主任等关于新冠肺炎的网络公益培训九场。用无声的行动,诠释“学工人”的情怀。


立足岗位 服务地方

在疫情爆发之时,为贯彻荆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市科协、市总工会、市心理学会联合行动,组建援助、科普、宣传等多个工作专班。

这是一场面向全市职工的“救援”,学院是荆州市心理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许明超在吴锡改教授的带领下加入工作组中,承担咨询、公众号和小程序任务。在 5 例咨询个案中,许明超成功帮助一位荆州籍武汉大学生和一位医护人员化解疫情带来的危机;联络科协、总工会领导整合素材,完成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推文科普;克服审批材料不全的困难,自费开发线上援助的小程序。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1 月 28 日,在当地作为鄂地返乡人员的许明超,正在被社区执行隔离中。他看到工作群里学院值班老师的防护物资短缺的消息,立刻意识到目前湖北是重灾区,全国口罩已经作为战备物资严格管控,只有少量准予商业流通,湖北当地采购难度可想而知。

拿到解除医学隔离通知单的第一天,许明超就开始联系在焦作卫材厂厂办工作的同学,但卫材厂已经被政府接管了,根本无货流通。于是,他和同学各自办理好出门证,集合赶往全市一个又一个经销处。在“奇货可居”的时期,他反复的跟经销商描述湖北疫情的严重性,学院师生为防疫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最终购买到 400 余只口罩,除捐赠当地社区工作人员 100 余只外,其余迅速发回荆州。


不忘初心 饮水思源

在全国城市纷纷响应“一级应急预案”的疫情初期,许明超在河南老家发现很多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手足无措。“我是教师党员,从疫区来,有经验,我来负责居民的防疫宣传和安抚工作。”许明超对上门征召志愿者的社区干部如是说。

在值班日,给居民取得每一件快递包裹喷洒酒精消毒;为每一位进入社区的路人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走访生活保障的超市、粮油店、药店、果蔬店清除查消盲区,制作张贴防疫小贴士;帮助慢性病居民网上问诊。“嫑聚墩儿,说话一米往外”、“恁带这口罩是布类不中,拿住街道配的医用口罩换上。”每一句温馨提示,都包含着对养育他的故乡的爱和一名普通党员的坚守。


战“疫”一线 工院担当

1 月 30 日,许明超被抽调到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负责接听面向全国提供心理援助的“4007-027-520”热线。他通过常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高超的业务能力,帮助了 8 位武汉的求助者。“被感染、双肺几乎变白的医生的家属”、“因隔离他们无法联系的孩子”…每一个案例都让他为之动容。许明超用咨询师的方式倾听、共情,引导求助者宣泄,寻找支持系统,帮助求助者做正念稳固。在热线后,他又立刻向服务队危机报备,寻求组织持续跟进。倾听带来的压力造成了他长达两天的失眠。他却说:“比起一线的医生们,我做的实在微不足道”。

因多次有效的热线咨询,许明超多次受邀在队内、组内做经验分享。


疫情当前 共克时艰

因工作业务的需要,许明超被省厅和专家组抽调至服务队领导小组中,负责宣传工作。在基层历练十余年的他,将自己掌握的技能毫无保留的用在需要的地方。

作为疫情的中心,湖北是心理援助工作量最大的地方。在各类民众最焦虑的时候,他两日未眠,完成了两万一千余字的《公众心理防疫自助手册》的审稿、排版、插图设计制作等工作;在全省高校万众一心的时候,他主动联系武汉音乐学院万瑛副教授提供音乐治疗素材,3天完成两部心理减压操的视频剪辑、发布工作;在向省委教育工委、省厅领导呈报工作进展,为紧迫时局提供评估依据的时候,他13个小时起草一万六千余字底稿,采集汇总47页附件材料;在 266 位高校咨询师倾情投入时,他用自己的观察写下刊载在湖北日报、湖北思政网的文章《我看不到你,但我听得到你的温情》;在各地市州封城隔离“大排查”的时候,他承担起省厅与楚天都市报联合开辟的“心理抗‘疫’ 高校行动”专栏的筹稿、审稿、发布、科普工作。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在《公众心理防疫自助手册》的底部,有一张让他用了3个多小时才制作出的图片,不因制作难度,只因那上面满是他,也是当下每个人的心愿,美好又让人缓缓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