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黄思琦)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考验着全国的医护人员,也让心理工作者承担了不小的压力。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邹永熬老师已经连续在线工作了近一个月。“湖北省高校心理专家服务队”、“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微邻里高校心理咨询服务队”、“省高校心理服务督导群”、“长大工院心理援助群”等QQ工作群成为了他的战场。
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求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而就在前一天,也就是1月26日(大年初二),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接到了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的紧急通知,要求抽调高校心理咨询师组建湖北省心理援助热线。在经过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对现有专兼职咨询师队伍的细致考评后,许明超和邹永熬两位老师作为工院代表进入到了湖北心理战“疫”一线。
全新挑战 从零开始
邹永熬与来自全省各高校的200余名心理专家,于1月28日起开始了心理援助热线工作。他们要为寻求心理帮助的普通市民、隔离人员、新冠肺炎患者和一线医护工作者服务,缓解和疏导他们因疫情造成的恐慌、痛苦、焦虑、疑病等不良情绪,处理热线中可能的自杀危机个案,以及因疫情丧失亲友的哀伤辅导工作。
邹永熬虽然已从事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多年,但却没有疫情心理咨询的相关经验,而疫情来势汹汹容不得他退缩。他只能同大部分的热线同行们一样,基于原有的工作经验从零开始,学习大量的疫情相关信息,比如新冠肺炎预防、治疗的方式方法,疏导来话者不良情绪的专业方法,整理全国可帮助到来话者的有利资源,咨询中共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等。
在学习的同时,他与同行们轮流值班,每四天就要进行一次为时6小时的电话在线值班。据邹永熬介绍,由于疫情只能在家中进行热线服务,省心理援助热线会将全省乃至全国的心理咨询需求者的电话转接到个人手机上,平均每次的咨询时长在30分钟左右。除了热线接听和自主学习外,他还需要参与省厅组织的培训和督导会议,以不断提高自身热线服务的工作效率。
随着疫情形势的日益严峻,湖北省随后又开通了“武汉微邻里”线上心理咨询窗口。线上窗口开通后,邹永熬除热线咨询外,在第一时间承担起了这项新工作。与接听热线的工作不同,这项工作则是通过群众留言进行主动回访,这对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提出了更大考验。
截至目前,他已经接待来电或回电8例,成功处理自杀危机干预个案1例。
心系工院 坚守本职
作为工院的心理健康老师,邹永熬也一直心系着学生们的心理状态。
在疫情爆发后,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充分评估疫情可能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后,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在学生工作处紧急召开中心老师工作筹备会后,中心于1月29日迅速通过动员专兼职咨询老师组建了“工院心理健康援助”QQ群。
邹永熬同其他老师一起,每天9点至21点在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以防治因疫情蔓延造成学生们出现的恐慌、不安、焦虑等情绪。目前已接待工院学生网络咨询32人次。
2月17日,学院通过“行政人员网络办公、任课教师网络教学、学生网络学习”的方式如期开学。心理中心的工作也随之更加繁忙。
为了紧跟当前形势,心理中心正在筹备一系列的线上心理沙龙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直播、互动、分享等形势参与到新颖的“云沙龙”活动中。据悉,邹永熬也将负责一个主题活动,通过线上分享增进与学生们的心理交流和互动,在思考感悟中与大家共同成长。
虽然不知疫情何时才能结束,学校何时才能正常开学,但这并不会影响邹永熬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本职工作。他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用所学专业共克时艰,为此次抗疫的“心理战”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