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资讯专栏
“荆院健康行”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第76期——保护听力小知识
一、掌握日常护耳的“科学秘籍”
1、遵循“60-60”原则使用耳机: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尽量选择头戴式降噪耳机,避免在嘈杂环境中通过调高音量来掩盖噪声。
2、远离高强度噪声环境: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在迪厅、工地等强噪声场所。必要时,请务必佩戴专业的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并定期离开环境让耳朵休息。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C族和镁的食物(如粗粮、坚果、绿叶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4、正确洁耳,避免损伤:不要频繁掏耳朵,尤其是用发卡、指甲等硬物。耳垢具有自洁作用,通常可自行排出。如耳垢过多堵塞,应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5、谨慎用药,及时就医:使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潜在副作用,必要时咨询医生。一旦出现耳鸣、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切勿拖延。
6、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就像定期体检一样,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听力问题,尤其是对于经常处于噪声环境或自觉听力有变化的人群。
二、走出听力保护的常见误区
1、误区一:听力下降是老年人的“专利”。
正解:近年来,因噪音和使用耳机不当导致的青少年、青年人群听力损伤比例显著上升。
2、误区二:耳朵痒就是耳垢多,掏干净就舒服。正解:
频繁掏耳会破坏外耳道皮肤屏障,可能越掏越痒,甚至引起感染。
3、误区三:一只耳朵听力好就行了。
正解:双耳听力能帮助我们进行声源定位、在嘈杂环境中听清声音,单耳听力下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
三、学习科学的护耳操
1、刺激呼吸法:
坐在椅子上——两脚自然张开与肩同宽——胳膊在身后——双手交叉放在腰后方——边用鼻子吸气吐气——边前倾上半身,尽量抬高手腕——呼吸三次——吸气的同时。
2、蜂鸣呼吸法
坐在椅子上,上半身微微前倾——两肘支在桌子上——食指轻轻伸进耳道——边鼓起腹部边用鼻子吸气——再用鼻子发出“嗯——”的声音来吐气,同时收紧腹部——在气息吐尽之前再次鼓腹吸气、收腹吐气,持续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