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学院

健康医学院

荆州学院健康医学院

大健康资讯专栏

“荆院健康行”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第 75 期—— 缺铁性贫血小知识

来源:健康医学院    编审:梁威怡    审核:严琼    日期: 2025-10-21 15:10:51

一、什么是贫血

贫血就是运输氧的血红蛋白(HGB)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从而不能运输足够氧到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贫血有很多种不同类型,其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目前全球有超过1/4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约有60%为缺铁性贫血。

二、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由于铁元素缺乏而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当体内铁元素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常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老年人。

三、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1、铁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大,若蛋类、肉类等含铁量高的辅食摄入过少易出现缺铁;青少年挑食偏食易引起缺铁;女性月经量过多、妊娠或者哺乳,需铁量大而摄入含铁食物不足,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酸分泌不足,食物快速进入肠腔,铁的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如长期腹泻、慢性肠炎等,都会因铁的吸收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

3、铁丢失过多

女性月经量过多、慢性失血(痔疮、慢性消化道疾病、肿瘤等),尤其老年人出现贫血,要排除肿瘤。

四、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疲劳、耐力下降、心慌、气短、虚弱、头晕、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发育迟缓等症状。缺铁性贫血除了贫血的典型症状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异食癖,即对冰、污垢或油漆等非食用物品的异常渴望,以及舌炎、唇裂和勺状指。

五、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1、药物疗法

口服铁剂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2、膳食疗法

1)改掉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每周饮食中应有动物内脏,如肝、肾等,或常吃动物的血制品,如猪血、鸡血、鸭血等,血液中的血红素铁可直接被肠道吸收。

2)多吃优质蛋白:如鸡蛋清、牛奶、瘦肉等,这样既可促进铁吸收,又为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提供必需的材料。

3)膳食纤维不要过量摄入:过高的纤维影响微量元素(其中包括铁)的吸收。

4)少喝浓茶和咖啡:以免妨碍铁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