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资讯专栏
“荆院健康行”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第 69 期——高温“杀手”热射病
一、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C,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
1、经典型热射病
致热源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如热浪),见于年老、年幼、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被发现,1-2天症状加重,出现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等,体温升高达40~42℃,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肾衰竭等表现。
2、劳力型热射病
见于健康年轻人(如部队官兵、运动员、消防队员、建筑工人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突感全身不适,如极度疲劳、持续头痛、运动不协调、行为不当、判断力受损、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晕厥等,可伴有大量出汗或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谵妄、癫痫发作、意识水平下降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表现。也有患者缺乏先兆表现而在运动中突然晕倒或意识丧失而发病。
二、如何自我诊断热射病
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后出现以下不适需警惕热射病的发生。
先兆/轻症症状: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疲乏、心悸,脉搏增快,体温升高等不适。
重症症状:搏动性头痛,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无汗,肢体抽搐,腹部痉挛并疼痛,脉搏增快,体温≥40℃伴皮肤干热等不适。
三、如何现场急救
1、立即脱离热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以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
积极有效降温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①蒸发降温:用凉水喷洒皮肤同时配合持续扇风可以实现有效降温。
②冷水浸泡:用大型容器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2~20℃)中,这可能是现场最高效的降温方式。
③冰敷降温:头戴冰帽或将纱布包裹好的冰袋置于颈部、腹股沟(注意保护阴囊)、腋下等血管较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进行降温。应注意每次放置不多于30分钟。
④体内降温:用4~10℃生理盐水胃管灌洗或直肠灌洗。
2、补充水分:意识清醒者,可补充清凉电解质水等。
3、评估意识状态: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需及时拨打120呼救,等待过程中需使其头偏向一侧,以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的发生。
四、如何预防热射病
1、经典型热射病的预防:在夏季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婴幼儿、孕产妇等的居住环境,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适时增减衣服;注意多饮水,避免脱水;如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及时就医。避免儿童单独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
2、劳力型热射病的预防:①热习服训练;②合理安排训练时间;③关注重点人群;④训练中及时补水;⑤重视训练中监测。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