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

荆州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心育专栏(心筑晴空)

手机会伤害青少年么?谁也说不准。

来源:心理学空间    编审:贾文文    审核:贾文文    日期: 2025-06-12 20:06:13

100多位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影响的“共识声明”。但是被指责未能真正达成(基于证据的)共识。

人们试图就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使用对年轻人可能造成的危害达成科学共识的努力,但是,这一努力最终演变成了研究人员之间的争论。这种情况让政策制定者左右为难,也不知道决定如何监管这类技术,除非有说服力的证据。尚不清楚智能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

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瓦莱里奥·卡普拉罗以及来自11个不同学科的100多位同事,发表了一份关于智能手机使用对青少年潜在负面影响的“共识声明”。

“我们一直在关注这场争论,认为或许可以尝试在不同观点之间找到共同点,”卡普拉罗说。

研究人员分析了26项关于智能手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详细说法,例如过度使用会导致睡眠不足或行为成瘾等。

这些说法源自纽约大学乔纳森·海特的《焦虑的一代》一书,这本书在关于智能手机的争论中颇具影响力,但也受到了一些研究人员的严厉批评。海特本人也是这份声明的合著者。

随后,每位研究人员分别对自己是否同意每项说法以及支持该说法的证据力度进行了评分。在几个关键问题上,大家达成了广泛共识:99%的人认为美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下滑,其他西方国家也有类似趋势;98%的人认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

超过94%的受访专家认为,少女面临一些特殊问题,包括不恰当地与同龄人比较、觉得自己必须看起来完美无缺,以及遭受网络性骚扰等。

然而,专家们也以同样高的比例认为,支持这些说法的证据仅能证明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许多人认为,需要更严谨的研究(包括对智能手机用户进行长期跟踪的纵向研究)来证明这种相关性。

我们认为或许可以尝试

总体而言,虽然超过90%的人认为年轻人存在一些问题,但只有52%的人支持采取政策行动,如对社交媒体使用设置年龄限制、在学校禁止使用手机等。

尽管存在这一限制条件,研究人员表示,这不应成为政策制定者不作为的借口。

他们在文中写道:“要获得关于政策决策有效性的高质量因果证据,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而政策制定者往往必须在数据有限、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但未参与这份共识声明的研究人员对其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该声明在社交媒体上也遭到了批评。

例如,英国巴斯泉大学的皮特·埃切尔斯指出,该研究一共邀请了288位来自各个学科的专家,但是只有约120人参与了这一过程。

他认为,那些认为智能手机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的人更有可能参与此类调查,从而使结果产生偏差。

“我希望他们能解释数据集中潜在的专家偏见,”他说,“但我认为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

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埃切尔斯也写过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书,他想知道这288位最初受邀的专家是如何被选中的:“我知道自己从未收到过相关联系。”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索尼娅·利文斯通也对被选中参与达成共识的研究人员存在异议:“这份长长的名单本应体现出平衡性,但其中主要列出的是争论一方的人。如果科学失去了平衡性,那就不成其为科学了。”

卡普拉罗为专家组的多样性进行了辩护,他说“全球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研究这些课题”,“不可能联系到所有人”。

他表示:“我们分析了几个指标,并提供了多条相互印证的证据,表明我们的专家样本在多个维度上具有多样性,而且没有发现存在观点缺失的证据。”

暂且不论参与者是谁,利文斯通还对所研究的说法存在异议。

“问题在于这些问题带有偏见。他们没有问‘是否有证据表明社交媒体也能改善心理健康、促进友谊或增强归属感?’,而关于这些方面也有相应的证据,”她说。卡普拉罗则表示,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在这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上“尽可能体现多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