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学院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工业自动化和柔性制造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工业自动化控制、高精密数控加工制造、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经营销售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可在工业自动化、柔性制造、汽车、轻工、冶金等多个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设备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力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A、数控技术A、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PLC原理与应用A等。
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就职于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兵器工业等领域的企业、高校院所所等部门,从事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管理及营销工作等。
就业单位及岗位: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电子、材料、冶金等行业领域从事机械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从事机械工程理论和原则的研究、机械行业的管理工作。
机器人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以“中国制造2025”为政策导向,培养掌握机器人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机器人集成设计、装调改造、运行维护等专项技术,能够在机器人技术领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力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PLC原理与应用、液压与气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等。
就业前景:机器人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机器人相关企业从事机器人设计、装配、调试、改造、技术开发、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开发、程序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进入工业类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设备运行、自动化生产、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装调与改造等工作;或者进入国内外重点高校和顶级的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教学(博士以上学历)等一系列工作。从事机器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收入一般要远高于同期毕业的其他专业学生,如果是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工作,收入更高。
就业单位及岗位:可从事机器人本体、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检测和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升级优化、维护和管理等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检测技术、过程控制系统及装置、PLC原理与应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子电路CAD、系统设计与仿真等。
就业前景:自动化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薪酬待遇较高。
就业单位及岗位:本专业就业去向主要是在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通信、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汽车及零配件、计算机技术支持(系统、数据维护)等领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及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和应用等工作,也可以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项目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机械、信息、控制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发现、分析、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身心健康并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制造相关产品及系统技术研究,智能装备与产线开发应用、智能生产管控与产线运维、智能制造技术运用与服务等方面的复合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智能制造工程材料、PLC原理与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基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机械CAM/CAE软件实训、智能制造产线综合实训、柔性加工系统综合实训等。
就业前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毕业生能够在汽车、机械等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运行与维护,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生产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工作。
就业单位及岗位:毕业生可就业于航天航空、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制造、机电及自动化工程、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领域,主要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在机械厂家与机电行业从事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图学、力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PLC原理与应用、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等。
就业前景: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的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主要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从事机电产品设计、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与维修、自动生产线运维、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管理、设备销售和技术改进、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保等工作。毕业生深受行业和企业的欢迎,薪酬待遇高。
就业单位及岗位:本专业就业去向主要是在机械、电子、仪表、轻工、汽车等行业的各个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装配、调试、检修;机电产品和设备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 论教学、专业实践指导工作。
上一篇: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下一篇:智能制造学院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