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荆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202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 计划竞赛校内选拔工作的通知

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编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审核: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日期: 2025-10-30 09:10:08

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激励我校学生通过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遴选优秀作品备战2026年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经研究决定,开展荆州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校内选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介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又称“小挑”)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业交流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二、主要目标

本次选拔工作旨在遴选校内优秀项目,备战2026年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以此为牵引,进一步提升“挑战杯”赛事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营造校内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竞赛内容

(一)大赛分组。立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置五个组别。


1.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量子技术、元宇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消费、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文化创意和区域交流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等区域合作,或在工业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金融与财经法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人力资源、城乡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二)大赛分类: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分别进行竞赛评选。

四、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应有较高立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政策导向。

2.应为参赛团队真实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获奖项目,不可重复报名。

4.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在报名时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5.已工商注册的参赛项目,在报名时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股权结构等),项目负责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6.参赛项目可提供项目实践成效、预期成效等其他相关材料(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就业情况等)

7.参赛项目涉及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新药物的研究时,申报者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参赛作品形式为提交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即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标,系统阐述其市场机会、商业模式与实施路径。竞赛尤为注重技术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并重点考察参赛者的商业思维、市场洞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请参赛同学仔细阅读相关要求,其余未尽事项可联系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五、参赛对象

1.2026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普通在校本、专科生。

2.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15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5人。

3.本次报名后,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人员添加。每个参赛项目只可选择参加一项赛事,不得兼报,每人仅可报名参加一个参赛项目。

六、时间安排

1.2025年11月25日前,各二级学院组织院级选拔。

2.2025年12月5日前,各二级学院将推荐参加校级选拔项目上报至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3.2025年12月中旬,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对上报项目进行初评。

4.2026年开学初,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最终评审。

5.2026年4月,对拟推荐参加省级竞赛的作品进行整改打磨。

七、评审原则

主体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察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1.社会价值:项目结合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履行社会责任,并产生实际成效。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创意等方面的社会贡献度;未来在带动就业、吸纳劳动力等方面的效能与产值。

2.实践过程:项目通过深入社会、行业、试验场所、实训基地,开展调查研究、试点运营、试验论证,获得实践成果。项目成果对了解社会现状、掌握一手资料、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3.创新意义:项目在科学技术、服务形式、商业模式、管理运营、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创新成果对赋能传统产业、解决社会问题,助力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积极意义。

4.发展前景:项目在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管理、发展战略等方面设计完整、合理、可行。目标定位清晰,盈利能力推导合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前景乐观。

5.团队协作:团队成员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具备一定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价值观念与项目需求相匹配;团队组织架构与分工合理,凝聚力、执行力和竞争力强。

初评和最终评审均采用线下路演的形式进行评审,由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负责组织评审,评审结果最终上报学校。已入围其他创新创业类竞赛全国赛(B级)的项目,可凭相应证明,直接晋级本赛事省赛环节,但需要参加校内线下路演。

八、联系人

联系人:孙龙

联系电话:0716-8066190

 

荆州学院

 2025年10月30日


附件1:荆州学院“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项目申报表.doc

附件2:“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商业计划书撰写参考模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