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学院

教务处

荆州学院教务处

科研动态

关于开展2025年度荆州市高校艾滋病防治项目申报的通知

来源:科研处    编审:教务部    审核:教务部    日期: 2025-07-02 08:07:32

校机关各部处(室、中心),各二级学院:

  根据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开展2025-2026年度高校艾滋病防治项目申报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现组织开展2025年度高校艾滋病防治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目标

  强化核心知识普及,提升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及防护能力;构建多渠道检测服务(唾液快检/隐私咨询),推广自愿咨询检测(VCT),提高检测可及性;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完善校医协同机制,依托同伴教育、心理咨询等载体降低HIV传播风险,创建无艾校园。

  二、申报内容

  项目申报应围绕高校艾滋病防控相关内容进行,可参考以下防控领域进行申报。

  (1)健康宣教

  将高校作为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创新宣传模式,开展多维度的宣传教育,通过高校平台的广泛影响力将艾滋病传播、预防、治疗等知识进行宣传,提高在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校艾滋病健康宣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2.新媒体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艾滋病防治知识推文、视频等,扩大宣传覆盖面。

  3.开展校园防艾主题的海报设计大赛、情景剧、短视频征集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建立校园防艾宣传阵地,开展“沉浸式防艾课堂”,结合VR技术、情景模拟等创新形式普及防艾知识。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设计差异化宣教内容(如新生入学防艾必修课、毕业生职场防护指南)。

  5.强化学生主体作用,支持学生社团成立“防艾志愿者联盟”,开展校园巡讲、同伴教育等活动。设立“防艾宣传周”,组织高校联合举办防艾公益集市、快闪活动等。

  (2)监测检测

  掌握学生群体HIV感染情况、性行为特征、防艾知识知晓情况等,为精准干预提供依据。高校艾滋病监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感染率监测

  利用高校校医院、大学生活动中心等设立校园匿名检测点,并设置“校园检测日”提供自愿咨询、HIV快速检测等服务,鼓励学生主动检测。

  2.行为监测

  设计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性行为特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性行为频率、使用安全套频率、多性伴、商业性行为等。

  3.知识态度监测

  通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知晓率分析,掌握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3)综合干预

  基于当前高校内艾滋病传播特点,并结合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高校内开展各种干预活动,降低校园内高危行为发生率,减少传播风险。高校艾滋病干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心理干预             

  在高校内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防艾咨询热线,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发生高危行为者、HIV感染者等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服务,包括恐艾心理疏导、感染风险行为评估、感染后心理安慰等。

  2.行为干预

  在学校医务室、校园、宿舍楼公共区域投放安全套自助发放机,开展“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实操培训,提高学生群体安全套正确使用率。

  3.同伴教育

  在高校发展同伴教育员,以朋辈交流的方式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性观念和艾滋病预防知识(如选拔培训“校园防艾大使”,颁发认证证书,支持其开展宿舍走访、小组讨论等活动;建立“防艾互助社群”,鼓励学生通过匿名论坛分享经验、获取支持)。

  市疾控中心将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项目的研究意义、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研究团队实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相应的项目经费支持。宣教项目0.5-1万,监测项目1-1.5万,干预项目1.5-2.5万。

  三、项目实施周期

  项目实施周期自项目立项通过之日起至2026年6月30日。

  四、项目管理

  (1)项目定期汇报和检查。项目承担单位应定期提交项目进展报告,包括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数据采集与分析情况、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内容。项目结束后,项目团队应提交完整的项目研究成果报告或总结。市疾控中心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进展缓慢、执行不力的项目团队将采取警告、调整资助额度、终止项目等措施进行处理。

  (2)注重伦理及个人隐私保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告知参与者项目的目的、方法、流程、潜在风险等信息,确保其在完全知情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参与项目;严格保护项目参与者的个人隐私,对所有涉及个人身份信息、健康状况等资料进行加密存储与管理。未经参与者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相关信息。在宣传教育资料中,若使用案例,需对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避免他人通过细节推断出当事人身份。

  五、申报要求及报送方式

  1.若前期有相关工作基础或经验,请提供详细说明和相关证明材料,如宣传照片、研究报告、论文发表等。

  2.申报人填写《荆州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高校艾滋病防治项目申报书》(附件2),要求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3.申报单位须于2025年7月12日前以“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姓名+高校艾滋病防治项目申报书”命名将申报书PDF扫描件(签字、盖章)发送至电子邮箱kyc@jzun.edu.cn。

   

附件2.docx

   

  

  科研处

  202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