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

荆州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学术科研

城市建设学院举办“红旗渠的工程智慧与时代价值”课程思政研讨会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编审:张夕雨    审核:陈凯    日期: 2025-10-10 10:10:50

2025年10月9日,荆州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在1303教室举办本学期首次课程思政研讨会。本次会议以“从‘水鸭子’到‘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工程智慧与时代价值”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学院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一富有意义的教研活动。

image.png 

研讨会上,城市建设学院院长贺才豪副教授作了主题发言,详细介绍了红旗渠的历史背景、建设历程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他指出,红旗渠不仅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其中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对当今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贺才豪特别强调了“水鸭子”这一简易测量工具背后蕴含的工程智慧:“在水准仪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林县人民创造性地使用一盆水和特制木鸭子制成的简易水准仪,实现了千分之一坡度的精准测量,最终在太行山腰成功开凿出总干渠达70.6公里、落差误差仅1厘米的‘人工天河’。这种在极端条件下的创新思维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我们工程教育需要传承的核心价值。”

image.png 

随后,与会教师共同观看了《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定叫山河换新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纪实》两部时政微视频。视频中展现的红旗渠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豪情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

深挖思政元素,创新育人模式

在专题研讨环节,各专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如何将红旗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城乡规划专业魏科丰副教授分享了他的见解:“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红旗渠的‘空心坝’‘连环拱券’等创新结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结构力学原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同时感悟建设者们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智能建造专业周秦老师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在讲授施工技术课程时,可以引入红旗渠‘千分之一坡度’的精准控制案例,让学生理解微坡度设计在水流自净、防淤防堵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培养他们对工程精度的极致追求。”张鼎老师从生态规划角度补充道:“红旗渠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它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特征,实现了工程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这对我们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规划观具有重要启发。”

聚焦时代价值,培育工程新人

贺才豪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不仅是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的具体举措,更是培养新时代工程建设者的内在需要。“当今工程建设领域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双重挑战,红旗渠精神中蕴含的自力更生、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品质,恰恰是未来工程师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我们要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领悟工程背后的价值导向和社会责任,培养既掌握先进技术又胸怀家国情怀的卓越工程人才。”

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大家表示,将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红旗渠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image.png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育人新格局

目前,城市建设学院已经启动“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计划,系统收录优秀教学案例、视频资料和实践活动方案,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力支持,着力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城市建设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融入思政元素的特色教学案例,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持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新时代优秀工程建设人才作出更大贡献。